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点击换图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

幼儿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在线学习

时间:2021-10-17 作者: 来源:顿格文库
一、班级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解读
“自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幼儿自主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幼儿通过意识与行为表现出来的认识,支配外界环境的心理状态。“班级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采取的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积极地管理,学会自主管理班级,是幼小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相处。《纲要》也强调“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重视幼儿自身的“体验”“感受”;提倡教师“支持”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让幼儿“主动建构”。
专家通过“幼小衔接”研究发现:长辈的过度包办使有些孩子升入小学后适应不了,第一因素不是知识准备的问题,而是社会性的成熟程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幼儿是否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现实情况的迫切性决定了在大班着手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三、影响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家长认识存在误区
许多家长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往往只重视智力开发、知识教育。
(二)有些教师不够重视
一些教师也把知识经验作为教育重点,不重视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有些活动虽然渗透了自我管理的内容,但并未能很好的实施。
(三)教师没有找到有效的策略
有些教师认识到幼儿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苦于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不知如何有效地开展,仅进行的一些探究也不尽如人意。
(四)家园配合不够到位
主要指家园要求不一。有的孩子在老师的培养下,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家长一味地包办代替,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效果。

四、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下,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
(一)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采取合适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认识到大班幼儿有很强的求知欲,善于模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认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教给家长主动配合的方法。
(二)幼儿一日活动中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1.常规习惯中的自主管理
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常规习惯中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规则的出现来源于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规则的制订过程。如幼儿在进出门时容易撞到怎么办?大家共同商议,采用了“靠右行”这一交通规则中的方法。把班级管理的执行权交给孩子,让每位幼儿都轮流当检查员,内化他们的规则行为,其动力来于“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去维护,获得了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体验,提高了自主管理能力。
有时还可以借助标记提示幼儿自主管理。如幼儿人多就用箭头表示入口和出口,引导幼儿朝一个方向走;在洗手池边贴了一条线,帮助幼儿学会等待;在睡觉的床前画一双鞋子,表示鞋子脱了要摆整齐。这些标记虽说不起眼,对孩子们学习自主管理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集体组织中的自主管理
☆轮流做值日生。到了大班值日生制度很成熟了,可每周轮一次,依次更换,给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
☆选举出小班长。孩子们协商选举小班长,几天后再选。他们自主推荐、自主管理,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协助相对弱的孩子一起管理。
☆小组管理。平时班级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小组长负责管理本组成员,开始采用轮流当,接着是推选合适人选,后来采取竞争上岗,促使其提高管理能力。
孩子既是组织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组织管理的客体(被管理的对象),实现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增强其纪律意识和自觉性。
3.自由活动中的自主管理
“幼儿与成人、同伴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每天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自己分配规划,有的画画,有的跟同伴聊天,还有的去图书室里安静地看书。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可进行“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无论在室内游戏,还是到户外玩耍,一听到召集铃声就必须马上集合。
4.课程安排中的自主管理
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活动内容。当孩子产生疑问时,用现有经验解决,如果不行再通过各种方法去寻找答案,在全班进行经验汇总。一次次的自主管理学习后,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经验就越来越丰富了。
5.班级物品的自主管理
管理好自己日用品:教会幼儿整理物品的方法,每天练习,形成良好的习惯;管理好班级学习用品:将其分组摆放,由各组的小组长负责保管和分发;管理好活动区材料:有序取放,各区小组长负责分配、检查和做最后的清理;管理好户外活动器材:幼儿轮流将活动器械搬到操场并回收,注意保管。
(三)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反馈与调整
仅有行动而没有思考是不完整的,幼儿的行为需要得到调整,必须由评价作为指导。
1.幼儿的自我评价
依据《纲要》里“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制作一周幼儿自评表,周一由孩子商量评比项目,周五请他们根据自己的表现,用画符号或贴星星的方式评价。如图:《幼儿自评表》
姓名组别管理内容自我评价
幼儿亲身感受为自己打分的乐趣,通过自我评价提升幼儿自主管理能力。
2.幼儿的集体评议
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可设立“比一比”的栏目,评比项目每周不同,周末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大家认可的方式进行投票,评出“最佳××”,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如:《常规评价表》
姓名常规内容评价
幼儿在集体的不断修正中越来越成熟了,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3.家长的个别评价
设置“家长评价表”,让家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价,督促幼儿在家也能够自主管理。教师根据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进行鼓励或修正。
(四)家长参与到幼儿自主管理中来
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让家长了解孩子发展的需要,听懂孩子内心的声音,并给予精神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家长如果能配合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对幼儿自主管理培养的连贯计划。



  (一)生活卫生 1.引导幼儿愉快、安静地进餐,养成不挑食、不撒饭的良好习惯,主动饮水。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巩固正确的盥洗习惯,逐步学会自理大小便。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将脱下的衣服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并通过主动探索学会整理床铺。 4.随时关注并引导幼儿学会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知道保护嗓子,不大声喊叫。 5.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站姿及阅读姿势。 6.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维护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废弃物品,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 7.鼓励幼儿积极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安全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记住幼儿园和父母的名字及家庭住址,知道在与成人失散时去找民警帮忙。 2.在种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并注意不碰伤别人。 3.利用有效时机引导幼儿在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会呼喊求救。 (三)体能 1.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做简单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较正确、规范。 3.引导幼儿走步时上下肢动作协调,有精神。 4.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跑步时上下肢动作协调,能较灵活地控制跑步的 速度和方向。 5.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跳跃时脚蹬地较有力,落地时较轻,能较好地控制跳跃的方向。 6.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用单手向前上方做用力挥臂掷远动作。 7.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侧面钻,并积极参加各种爬行、攀登活动,在活动中动作较灵敏、协调。 8.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较平稳、轻松地在较窄的平衡板上行走,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9.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玩法。 (一)态度与兴趣 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并从中体会到愉快。 (二)认知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某些事物进行连续地观察,发现事物或现象存在差异并能发生变化。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比较事物(人、动物、植物等)的不同点或物体间量的差异,会按某些外部特征、发展变化或某一简单规律对某些事物进行排序。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按一个维度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4.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各种常见材料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能根据某些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 (三)基本经验 1.引导幼儿喜欢参加饲养小动物的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动物的生长现象,学习为小动物收集饲料和喂食,和小动物有亲近感。 2.引导幼儿喜欢参加种植活动,在活动中感知植物有生命、会生长,学习给植物浇水、锄草、知道应爱护植物。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四季明显特征,说出四季名称,比较晴、阴、雨、雪等天气现象,体会人们通过增减衣服适应气候的变化。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特性及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溶解、沉浮等现象。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半圆形,体会几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 7.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认读10以内数字,区分几个和第几。 8.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后方位。 (一)社会性情感 1.引导幼儿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2.引导幼儿体验和感激他们对自己的爱,并用简单的方式(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爱。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心他人的情绪情感 ,有初步的同情心。 4.引导幼儿尊重周围的劳动者。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喜爱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认识并尊重国旗。 6.在主要的节日期间,根据幼儿的意愿,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初步体验节日的快乐。 (二)社会性认知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进一步意识到生活、游戏、学习等行为规则和自己行为的关系,知道应该自觉遵守规则与要求。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简单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初步理解行为的对与错,做错了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三)社会交往与行为 1.提供促进幼儿相互交往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主动和小朋友及熟悉的人交往,与人友好相处,掌握初步的交往技能。在交往中主动使用礼貌用语,有初步的礼貌行为。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爱护公物,不打扰他人活动,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行为。 (四)个性品质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知道自己和别人有不同的兴趣、需要、情感 。 2.培养幼儿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诚实、勇敢、合作、爱劳动的品质。 3.用鼓励、支持的方法引导幼儿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在成人帮助下自己尝试解决。 4.引导幼儿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用适当方式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音乐 (一)兴趣 用支持、鼓励的方法引导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二)感知和欣赏 1.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声音的强弱、高低、音色及音乐的渐快、渐慢。 2.引导幼儿区分节拍与节奏,在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掌握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时值。 3.鼓励幼儿感知和表现歌谣、歌曲中的节奏,并较好地模仿四拍长度的节奏短句和旋律短句。 4.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5.在游戏和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和分辨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形象和情绪特征,并在歌曲、器乐曲和舞蹈的欣赏中获得美感。 6.在游戏和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乐曲的情绪变化感知音乐的段落(乐段、乐句)。 (三)表现 1.歌唱 (1)引导幼儿能够基本准确歌唱八度范围内的歌曲。 (2)培养幼儿歌唱姿势正确、吐字清楚。 (3)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区别和特点。 (4)鼓励幼儿感知、发现并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感。 2.律动、音乐游戏、舞蹈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随音乐做身体运动、模仿动作和简单的舞蹈动作。 (2)引导幼儿逐步做到动作与音乐合拍、协调、优美,能够表现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和情感 。 3.打击乐器演奏 (1)在活动区游戏中,通过自由探索与尝试 ,引导幼儿认识几种打击乐器、学习敲击方法。 (2)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按照简单节奏谱进行打击乐合奏,并能保持住自己声部的稳定速度和节奏型。 (3)鼓励幼儿为熟悉的歌谣、歌曲做固定节奏型伴奏。 (4)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并逐步学会集中注意看指挥、反应敏捷。 4.创造性音乐活动 (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结合语言、歌谣即兴表演自编的节奏、旋律短句。 (2)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打击乐器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创造性地为歌曲、舞蹈做即兴伴奏。 (3)在生活和游戏中,鼓励幼儿随音乐做自编的律动、舞蹈动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美术 (一)兴趣 1.在生活中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寻找和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 2. 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 (二)欣赏 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从形象鲜明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节日装?

顿格文库www.dunge.com♀文章,转载请联系!】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