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点击换图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时间:2021-10-21 作者: 来源:顿格文库

原发布者:造反派淡定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零食对小学生的影响一、课题的提出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膳食模式和饮食行为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儿童吃零食的现象也变得十分普遍。健康的零食行为可以在正餐之余为儿童少年提供一定的营养补充;不健康的零食行为则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导致肥胖、龋齿和营养缺乏,还可能为将来的健康埋下隐患,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了解明学龄儿童的零食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零食行为。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吃零食?因为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正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零食广告给学生吃,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吗你们还喜欢那些食品,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食品,经常吃吗?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思考.然后建议:我们以《我与零食》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零食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如何选择健康的零食、如何健康食用、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二、设计理念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展现,自己去发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




  
一、活动背景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从遥远的太空看,蔚蓝色的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古往今来,她沥尽沧桑,孕育了万物,养育了无数的儿女。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她的表面布满了广袤的平原、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森林,蔚蓝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她的内部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种矿藏。但是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类只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使得环境逐渐恶化,资源越来越少,地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地球母亲的现状已经不容乐观,甚至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地球爱护环境,做地球村合格的公民。

二、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以《我们的地球》为活动课题,联系人类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对地球母亲及其现状的认识和了解。采用查资料、小探究、小调查等活动形式,掌握一些有关地球的知识,了解地球的现状,做到怎样保护好地球母亲。

1、到学校图书室或微机室查阅有关地球的知识,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确定出活动主题。

2、分组探索研究“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人类生存”
?把探究过程和成果展示出来。

3、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地球的现状,怎样保护好地球母亲。

4、展示“我们的地球”活动成果。总结与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三、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关注并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访问时要掌握交谈技巧,有礼貌地倾听被访者谈话并注意做好记录。

2、过程与方法:在班级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在家庭或社会访问以本人、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法、研究法、调查访问法、实践法等开展各项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关地球知识的了解和地球现状的认识,让学生懂得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做地球村合格的小公民。

四、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地球知识。

2、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了解地球的现状,增强关心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难点:1、查阅、摘抄有关地球的资料后,进行归类汇集整理。

2、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1----2周。

第二阶段:根据活动主题,实施开展活动。3----6周。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7----8周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对地球母亲你了解多少?
1、 指导学生观看“神六”拍摄的地球照片。

2、出示地球仪,提出有关地球的问题。

1、让学生站在太空的角度,体会地球外表。

2、围绕“地球”的话题,提出有关地球的问题。

确定主题,制定计划。
1、根据有关地球的问题,找出感兴趣的方面,确定活动主题。

2、主题选定后,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3、指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
1、与同学交流有关地球的知识依据感兴趣的问题定出自己的活动主题。

2、根据主题,作一个活动计划。

3、与同一活动主题的同学结成一组,选出组长。

第二阶段:根据活动主题,实施开展活动

第二阶段:根据活动主题,实施开展活动

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查资料,探寻地球的秘密。
根据本组制定的活动主题查阅资料,小组可分一下工,分别查阅摘抄,最后汇集在一起,在小组内或小组间相互交流。
1、在小组开展查阅资料的活动,在本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

2、把查到的资料进行记录和整理。

分组探究“地球为什么适合人类生存?”
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1、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会怎样?2、假如地球离太阳太近或太远,又会怎样?地球与太阳之间是什么关系?
1、分组做实验。

2、得出实验结果,解释“地球为什么适合人类生存”的问题。

调查、考察地球的现状。

1、学生自己或分组进行调查访问爷爷奶奶等前辈,对家乡环境的变化有哪些看法。

2、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实地考察所在社区和环境污染情况。
1、指导学生作调查访问的方法和技巧。做好记录。

2、组织学生考察前,向学生提出纪律、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把实地看到的情况用文字写出来或以其它形式记下来。
1、准备好一个调查访问的提纲,掌握方法、技巧,做好记录。

2、带好记录本或照相机,把实地情况写下来、画下来、照下来。

3、写一个调查报告。

做地球村的合格小公民
通过调查、实地考察:地球母亲的现状不容乐观。同学们怎样才能做地球村的合格小公民呢?
1、“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等等。

2、以少先队小队为单位,到所在社区拾捡白色垃圾,宣传爱护环境。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举办“我们的地球”研究成果展。

把个人或小组“我们的地球”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准备好研究成果参加展示。

举办“只有一个地球”主题演讲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演讲比赛。最后评出优秀演讲者。提出演讲比赛的要求、规则。

选出代表小组的演讲人,参加班级“只有一个地球”演讲比赛。

自我总结评价本次活动情况

1、你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怎么样?把你的收获、优势、不足和进步进行评价。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小组间相互学习交流。




  
给楼主某某学校做过的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方案吧,可以参考!@@!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方案
“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实验点开展。我校为了能顺利进入新课程,决定要提前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应提前进行实验,积累经验,是我们顺利进入新课程的一个重点。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新东西。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带动综合实践课的其他三个方面,是我们本次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
现就我校开展实验的做法,做一整体构想。
一、构建实验的基本框架
1、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包括四个方面:有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活动等四个方面。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去突破他,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开展。综合实践的四个方面,研究性学习,是个新面孔。我们解决好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综合实践课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作为重点来进行。
2、综合实践课的四个方面的布局。
把综合实践课,分为三个大块:
第一块:开设信息技术课。为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基本条件;
第二块:开设班队活动课。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
第三块:开设研究性学习课和个性发展活动课。
每周开设三节课
3、综合实践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课是开放的课堂;学科课程课堂是封闭的课堂。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过程是:从课堂出发,到社会进行,再回归到课堂。综合实践课的课堂,向社会敞开了一面,把课堂与社会连接在了一体。为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积累生活经验,搭建活动的平台;为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疑惑的答案,提供机会。是学生、社会、学生之间的活动。
学科课程,是以课堂为主的。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活动。
4、组建队伍
成立学校领导组;课题实验组;教研组。
学校领导组,有校领导组成,负责宏观决策;课题组,由活动管理人员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研究、指导、管理;教研组由任课教师组成,负责具体的活动组织与管理。
二、确定实验的内容及实施序列
研究性学习课的内容,不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它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是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过程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问题-- 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发现问题、捕捉问题的能力
包括:某个单一的问题、综合问题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科技发展中的问题。
方法--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观察、实验、调查、摸拟、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科学假说等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领悟这些方法。
知识-- 学习获取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的方法
学生能够从生活、社会、资料、网络等无边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的,相关知识、技术、资料来。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过程安排
组织学生研究,一般要抓好下面几个环节:
确定课题;组织活动;中期评价;研究总结;成果展示等五个环节。
1、确定课题:
①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
a离学生近的:自然的、生活的、社会的问题;
b离学生远的:有资料等可供展开研究的。
②确定课题有两种方式:
a、由学生自己确定 教师审定 教师指导下展开研究学习。
b、由教师确定 指导学生展开研究学习。
2、组织形式:
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级研究
可以在课堂上研究,可以在社会、家庭、图书馆、科技馆、实验室研究。
3、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 建立假设 搜集资料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简言之:发现问题 研究学习(搜集资料、观察访谈、查阅资料、操作实验) 得出结论。各步程序的具体安排是:
l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学初利用四周时间,确定每个学生在本学期研究的问题。
2、研究学习:组织学生参观、观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操作、实验、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学生方法,指导和解决过程中的困难并检查校正等。
3、得出结论:掌握研究方法、获得研究的体验。可以通过辩论会、研讨会、展板、墙报、刊物等展示。
4、研究成果
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口头报告、研究笔记、实物展示
或者活动设计方案。
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研究档案,积累研究成果。
5、评价
重视研究学习过程,不要过份追求结果。要重视学生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展示出来的创造才能。特别要关注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动手时间和参与体验的情况。随时注意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与闪光点。
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开题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中期评价(检查实施情况、资料积累情况、遇到的困难);结题评价(全过程的情况、全过程的结果和成果展示方式)。
四、综合实践课的组织机构
1、组长:** ** **
2、副组长:** ** **
3、成员:
五、综合实践课研究经费
学校自筹,活动经费学校实报实销。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我国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的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活动,实施计划如下:
一、摆正科技活动位置,构建学校科技活动小组。
青少年科技活动是一项普及性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学校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自然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成立了创造发明、环境调查、科幻画、模型等兴趣小组,
二、加强科技工作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要广泛、持续、有效地开展好科技工作,首先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号召学生全员参与,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我们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对科技工作的意义、内容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通过班会、校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科技方面的专题讲座,力求让学生等得科技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提高其兴趣,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采取措施使教师和家长都重视、支持科技工作。通过有效的宣传,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科技活动制度建设,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学校根据工作实际,要求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指导老师、有研究项目、有活动成果、有评比记录,认真检查落实情况,使科技创新活动真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最有效的措施在于,学校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育教学的考核之中,并提高其在评估中的权重,极大地调动辅导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专门建立了科技活动档案,除了常规的计划、记录和总结外,还要储存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活动照片,并对专题活动进行展示,评选科技活动标兵。
四 、科技活动过程
课内和课外结合,随机和计划结合,让活动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本阶段主要活动是:
1、加强环境建设,创设科普氛围,楼道内设计橱窗展示成果。
2、对全校教师进行科技创新培训讲座,“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发明课题”、“如何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等。
3、活动小组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如扩散思维训练、列举缺点训练、摆脱习惯思维训练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发明课题,试验研究,制作作品。
4、科技活动月展示成果,评选上报作品。
5、指导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争取获得好名次。
通过活动使学生动脑、动手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利用自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适应于时代发展和培养新一代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课堂教育的首要任务。为了利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制定以下实施计划:
一、 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首先是来自于他们有志于发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坚强毅力、穷追不舍的探求精神,这是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注意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去从中发现。创设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探究环境,使孩子在愉快的自主活动中 发现到手的灵活性与手具有灵敏的感觉的特点,比光用语言进行讨论手的用途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二、质疑促思、学会思考
“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是创新的起点。“疑”可促思又必须会思考,正如华罗庚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只为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学不问”的错误倾向,要学会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意识地设疑,引起学生的自我探讨。这种经常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对任何问题都总要进行追究的意识,不弄清问题的成因、性质或解决办法决不罢休的精神。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参与过程、学会探索
学生的科学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吸收过程,即使是学习的科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结果,学生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正如著名的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科学彻底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显示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中是否具有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学习。即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受到训练,培养其探索精神。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索。
四、求异发散、鼓励创新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他们创新能力的形成。在我们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特别是鼓励那些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归纳和总结,不断的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使整
个学习活动达到高潮,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以下措施:
1、课前充分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同组教师共同研讨,编写教案;利用多媒体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的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保证同学们的动手实践。
2、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共同研讨,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允许同学之间开展争议,
3、恰当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孩子的进步方面,对于有创意的观点,邀请他们介绍观点的产生过程,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不轻易否定学生,即使不正确的,也要引导他自己找到原因,更正观点。
4、充分利用实验材料,开展实验教学,达到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开到百分之百,还要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鼓励学生创设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5、把自然教学向课下延伸,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中还会发现新的问题。这就要带到课下去探究实践,获得新的知识,使学生不断进步。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根本出
发点和首要任务。我们要实实在在的上好每一节课,开展有效的课内、课外活动,利用自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方案
“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实验点开展。我校为了能顺利进入新课程,决定要提前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应提前进行实验,积累经验,是我们顺利进入新课程的一个重点。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新东西。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带动综合实践课的其他三个方面,是我们本次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
现就我校开展实验的做法,做一整体构想。
一、构建实验的基本框架
1、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包括四个方面:有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活动等四个方面。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去突破他,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开展。综合实践的四个方面,研究性学习,是个新面孔。我们解决好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综合实践课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作为重点来进行。
2、综合实践课的四个方面的布局。
把综合实践课,分为三个大块:
第一块:开设信息技术课。为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基本条件;
第二块:开设班队活动课。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
第三块:开设研究性学习课和个性发展活动课。
每周开设三节课
3、综合实践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课是开放的课堂;学科课程课堂是封闭的课堂。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过程是:从课堂出发,到社会进行,再回归到课堂。综合实践课的课堂,向社会敞开了一面,把课堂与社会连接在了一体。为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积累生活经验,搭建活动的平台;为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疑惑的答案,提供机会。是学生、社会、学生之间的活动。
学科课程,是以课堂为主的。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活动。
4、组建队伍
成立学校领导组;课题实验组;教研组。
学校领导组,有校领导组成,负责宏观决策;课题组,由活动管理人员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研究、指导、管理;教研组由任课教师组成,负责具体的活动组织与管理。
二、确定实验的内容及实施序列
研究性学习课的内容,不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它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是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过程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问题-- 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发现问题、捕捉问题的能力
包括:某个单一的问题、综合问题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科技发展中的问题。
方法--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观察、实验、调查、摸拟、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科学假说等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领悟这些方法。
知识-- 学习获取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的方法
学生能够从生活、社会、资料、网络等无边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的,相关知识、技术、资料来。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过程安排
组织学生研究,一般要抓好下面几个环节:
确定课题;组织活动;中期评价;研究总结;成果展示等五个环节。
1、确定课题:
①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
a离学生近的:自然的、生活的、社会的问题;
b离学生远的:有资料等可供展开研究的。
②确定课题有两种方式:
a、由学生自己确定 教师审定 教师指导下展开研究学习。
b、由教师确定 指导学生展开研究学习。
2、组织形式:
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级研究
可以在课堂上研究,可以在社会、家庭、图书馆、科技馆、实验室研究。
3、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 建立假设 搜集资料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简言之:发现问题 研究学习(搜集资料、观察访谈、查阅资料、操作实验) 得出结论。各步程序的具体安排是:
l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学初利用四周时间,确定每个学生在本学期研究的问题。
2、研究学习:组织学生参观、观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操作、实验、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学生方法,指导和解决过程中的困难并检查校正等。
3、得出结论:掌握研究方法、获得研究的体验。可以通过辩论会、研讨会、展板、墙报、刊物等展示。
4、研究成果
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口头报告、研究笔记、实物展示
或者活动设计方案。
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研究档案,积累研究成果。
5、评价
重视研究学习过程,不要过份追求结果。要重视学生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展示出来的创造才能。特别要关注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动手时间和参与体验的情况。随时注意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与闪光点。
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开题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中期评价(检查实施情况、资料积累情况、遇到的困难);结题评价(全过程的情况、全过程的结果和成果展示方式)。
四、综合实践课的组织机构
1、组长:** ** **
2、副组长:** ** **
3、成员:
五、综合实践课研究经费
学校自筹,活动经费学校实报实销。

本①文来♂源顿格文库wWw.dunGe.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