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点击换图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

如何培养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时间:2023-04-23 作者: 来源:顿格文库

1.中学生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中学生应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民族意识,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己任。

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京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是文化得到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显示、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个明珠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深化传统文本情感,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

正所谓“文以载道”,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为了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笔者一直致力于以语文教学为载体,给学生搭建一个走进传统文化的平台,并采用“设挖品建”的方法,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1、设文化课堂情境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维的光辉,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它不同于思想品德的直接以德育为目标,而是一种隐性的德育,即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深邃的思想内涵、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能力,进而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常说的“知书达礼”和“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传统文化的这种隐性德育功能.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创设适合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药进一步重视环境的影响力,要通过内引、外联、与生活的对比三种方式综合运用,为教学创设物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意.如或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或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渲染气氛;或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或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资料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她的春天尤其美丽:十里长堤,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

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真正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们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 ,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让学生在苏轼的诗和老舍的文中体会杭州西湖的春意盎然和济南冬天的温情脉脉.

2、挖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中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传递个当代中学生.其实,语文的大部分篇目都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探索、挖掘.

因此,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初步感悟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学生不但了解了一些作者相关的作品,拓展了知识,更为理解这首诗奠定了正确的情感基调,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诗境体会诗情.渐渐的学生喜欢上了古诗词,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认识了许多著名诗人,积累许多好词佳句,成为他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学生认识了范仲淹,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所折服;有的学生认识了李清照,懂得了一个女词人一样可以拥有大丈夫的胸襟;有的学生读懂了李商隐,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同时,我们还一起探究民俗民情,尤其是在八年级下册当中,我们不仅领略了《黄河颂》和《三峡》中的旖旎风光,还在《春酒》、《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中领略到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更是致力于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从课文字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内涵;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著作的特定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从学生的质疑入手,挖掘文化意趣.在教授莫怀戚的《散步》时,我从“分歧”这个情节切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在“走大路”和“走小路”上进行选择,从而深化学生的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伦理道德的理念,以及浓浓亲情中寄寓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样的互动中,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细致而系统

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优化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3、品传统文化意蕴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情并茂,词丰意美的作品,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古代仁人志士的生活情趣,泛着人文色彩的光芒.因此,当我们走进文本,教师就要引导


3.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什么建议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

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

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

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

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

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

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

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

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青少年品德修养。教

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

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

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

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

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

盛行,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也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

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善于团结与协作,精神困顿,

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

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

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

好风气。

学校要组织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

在小学生中讲故事,在中学生中讲规范,在大学生中讲理论,将民间游戏作为学生体育课的

教学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要经常播放古

曲、古乐,把古代先贤的语录贴在校园里,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要整

合团队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团队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与“八

荣八耻”教育相接合,开展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独特的政治优势

和组织优势,

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糅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

并通过组织学生社团、

兴趣小组等方式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

区、引入家庭,因地制宜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

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少先队工作

委员会联系,把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的

综合依托优势,开展

“传统游戏节”、“采民俗风、学民间艺、弘民族魂”等丰富多彩的活

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指导家庭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

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青少年。

三、社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

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共同为青少

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

一、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教育局、教育科研所、教育学会、高等学校及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系统整理,编写教材与课外读物,对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管理,组织、指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要不断完善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好有关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依法保护传统文化;文化部门要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

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

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

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优秀传统

文化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文艺晚会、言论评论、专家访谈、

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传媒

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我们富有内在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青年人面前,把

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作、编辑、出版成为青少年喜爱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借助童谣、民谚、

民间故事、民谣、卡通、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激发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各级团组

织和少先队组织要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别开生面的活动,

如举办“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

读比赛”、“青少年文化节”、

“艺术沙龙”等大型活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建设。

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开辟的各类德育教育基

地,应结合实际充实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搞好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优良

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一些公益设施,如博物馆、名人故居、各种纪念馆,应向青少年

免费开放;加强青少年宫、青年中心等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邀请民间艺人担任志愿辅导老

师,利用双休日及寒暑假开设民俗教育课程,教孩子们绘画京剧脸谱、吹唢

呐、抖空竹,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4.18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的脚步加快,外来文化的渗透,使得传统文化受到冷落。

这一现象已引起了专家的重视,语文教育界"回归传统"的呼声日愈高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

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上,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下,绽放出最美的心灵之花。

1.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正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蜂拥而至的外来文化吸引了中国孩子的眼球。他们喜欢吃洋快餐,爱看日韩动画片,抢着过圣诞节、情人节,却忽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心却远离了本土文化,断链的文化缺失,使得学生心灵飘荡无依。

另一方面,家长在物质上无条件的满足,养成了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无礼与自私,有才无德之人比比皆是。追求物欲的享受、目中无人、“三省吾身” 、“贤思齐“的美德亦早已被他们抛之脑后。我们看到他们生活在幸福之中,他们却寻求各种刺激来填充空虚无聊的心灵。

而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积淀,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古诗文中,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豁达,也有"不以物善,不以已悲"的淡定;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雄心,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美,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强大的人格力量感染人,以清新优美的意境美化人,它们能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我国历史上出了许多重修养、重气节、重独立人格的仁人志士,他们与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培养、激励密不可分。要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作用,语文教学的传承是最主要的途径。语文课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广泛,除了上文提到的人文内涵,还有建筑、音乐、美术、舞蹈、民俗等内容。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把语文课当成"纯知识"的技能练习,应当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取更多的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养分--优秀的传统文化。

2.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文人眼中,都成了他们思想情感的载体。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是高洁情操的化身,白居易心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是顽强生命力的体现,马致远眼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思乡游子的断肠之物,龚自珍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无私奉献者的心灵告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古诗文中的山水景物就是作者心灵的镜子。

引导学生用充满诗意的眼光和饱满的激情去欣赏自然,品味万物,正是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个途径。

这类课文的教学,可借助多媒体丰富其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可通过配音乐来营造学习氛围,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中:如《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可选择活泼流畅的琵琶曲《阳春白雪》;而《夜雨寄北》则可配舒缓哀怨的古筝曲《梅花三弄》。伴着优美的古典音乐,学生可以自然轻松感受作者的情怀。还可通过视频来形象地再现诗中描绘的画面:《观沧海》可选择惊涛澎湃的大海作背景,《望岳》可把巍峨的秦山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去理解诗意。

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在"声" "色"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去理解自然不仅仅是自然,它可以承载文人的情感,成为人类情感的自然、文化的自然,更可以是每个人心中的自然。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了解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研究家乡的历史名人遗迹,探寻家乡山水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把课本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越多,学生眼中的自然的文化内涵就越丰富,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就越浓。诗意的山水自然,会让他们空虚的心灵慢慢充实。

3.挖掘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精华,构筑学生心灵家园

一篇好的作品,必然有优秀的思想内容,而这些优秀的思想内容,正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时,要善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

3.1 要注重古诗文中传统美德的弘扬。“孔融让梨”教我们懂得谦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明白要取人之长,"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刘禹锡追求精神的充实胜过物欲的享受的精神境界的体现,《陈太丘与友期》中,小小的元方都知道如何做一个守信有礼的人……讲授《诗经》中的《蒹葭》时要花大力气来歌颂赞美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让学生在爱情观上有一个纯洁的认识。

随时挖掘教材中人物的美德,不知不觉间就会让美德注入学生的心田。

3.2 要以“形象”为榜样,激励学生。古诗文中有许多优秀的形象:《行路难》中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者杜甫,《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这些形象极具个性,讲解时注重分析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弘扬他们的品质,以此来熏陶、激励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的意志品质和素养。

3.3 注重弘扬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上的中华民族几经外族的入侵,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屈服害怕过,总有起身而出站在最前列、不惜以生命来捍卫国家的尊严的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铮铮誓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表达的是岳飞重整乾坤的 豪言壮志,陆游用"位卑未取忘忧国"来写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宴子、唐睢、蔺相如等为捍卫国家的尊严义正辞言与敌国较量。

这类作品联系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

教师在引领学生传承文化的同时,更要传承内在的精神。而要让这些精神永驻学生心田,要从以下方面去做:

首先,要鼓励学生阅读中国古代优秀的篇章和名著。中国的文学遗产极为丰富,教材中涉及到的是有限的。其它如四大名著的原著、诗、词、曲的大部分,《论语》等经典作品,就要求学生在课外主动去阅读。久而久之,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学生脑海中积淀下来。

其次,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价作品中的思想。要做好讨论与评价,就要鼓励学生围绕讨论的话题搜集与作品相关的资料: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社会状况等。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教师要求学生评价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不是逃避现实的表现。学生只有了解当时陶渊明所处的社会环境、官场状况之后,才能作出合理的评价。

在评价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此外,还要与写作结合。让学生将课堂上与课外获得的情感体验通过文字再现出来,或叙或议,在文字中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将传统文化的精粹逐渐融入自己的血液中。

4.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要想更好地弘场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做到以下方面:

4.1 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语文教师要多读经典,记诵名句。现在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所缺失。我们既然是传统文化的播种者,就应该首先充实自己。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除了阅读经典,还要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文史不分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有了这些积累,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就能随机应变,随时进入文化宝库,给学生讲解与点拨,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在课下有目的选择阅读。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4.2 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时代在变,教师面对的学生也不断变换,教师的知识要更新,方法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教师要认真地加以取舍。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敢于个性化的解读经典,才会在阅读经典中获得乐趣,才能让经典陶冶情操。

要创新,就不能把传统文化的传播局限于课堂讲解上。教师应创新地开展一些活动:如举办“师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交流读书心得,带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经典的活动。还可以举办以“我的读书故事”、“我喜欢的书”、“我的读书心得”、“我的读书方法”等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览。在晨读时选择《论语》、《弟子规》等让学生诵读,举办背诵经典的比赛……创新的学习活动,会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轻松接受传统文化的滋润。

当然,一个语文教师,还要具备一颗人文关怀的心,要做一个性情中人,不能让喧嚣浮躁、物欲横流的现实淹没了自我。让自己散发出传统文化的芬芳,才能影响学生、滋养学生。

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也需要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走近圣贤,走进经典,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5.怎样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

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

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

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

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

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

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

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

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青少年品德修养。教

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

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

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

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

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

盛行,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也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

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善于团结与协作,精神困顿,

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

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

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

好风气。

学校要组织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

在小学生中讲故事,在中学生中讲规范,在大学生中讲理论,将民间游戏作为学生体育课的

教学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要经常播放古

曲、古乐,把古代先贤的语录贴在校园里,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要整

合团队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团队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与“八

荣八耻”教育相接合,开展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独特的政治优势

和组织优势,

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糅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

并通过组织学生社团、

兴趣小组等方式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

区、引入家庭,因地制宜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

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少先队工作

委员会联系,把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的

综合依托优势,开展

“传统游戏节”、“采民俗风、学民间艺、弘民族魂”等丰富多彩的活

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指导家庭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

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青少年。

三、社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

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共同为青少

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

一、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教育局、教育

科研所、教育学会、高等学校及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

系统整理,编写教材与课外读物,对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

管理,组织、指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要不断完善传统文

化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好有关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依法保护传统文化;文化部门要认

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

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

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


6.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

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

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

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

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

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

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

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

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青少年品德修养。教

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

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

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

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

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

盛行,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也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

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善于团结与协作,精神困顿,

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

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

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

好风气。

学校要组织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

在小学生中讲故事,在中学生中讲规范,在大学生中讲理论,将民间游戏作为学生体育课的

教学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要经常播放古

曲、古乐,把古代先贤的语录贴在校园里,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要整

合团队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团队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与“八

荣八耻”教育相接合,开展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独特的政治优势

和组织优势,

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糅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

并通过组织学生社团、

兴趣小组等方式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

区、引入家庭,因地制宜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

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少先队工作

委员会联系,把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的

综合依托优势,开展

“传统游戏节”、“采民俗风、学民间艺、弘民族魂”等丰富多彩的活

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指导家庭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

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青少年。

三、社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

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共同为青少

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

一、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教育局、教育

科研所、教育学会、高等学校及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

系统整理,编写教材与课外读物,对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

管理,组织、指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要不断完善传统文

化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好有关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依法保护传统文化;文化部门要认

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

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

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

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优秀传统

文化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文艺晚会、言论评论、专家访谈、

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传媒

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我们富有内在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青年人面前,把

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作、编辑、出版成为青少年喜爱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借助童谣、民谚、

民间故事、民谣、卡通、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激发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各级团组

织和少先队组织要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别开生面的活动,

如举办“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

读比赛”、“青少年文化节”、

“艺术沙龙”等大型活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

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建设。

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开辟的各类德育教育基

地,应结合实际充实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搞好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优良

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一些公益设施,如博物馆、名人故居、各种纪念馆,应向青少年

免费开放;加强青少年宫、青年中心等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邀请民间艺人担任志愿辅导老

师,利用双休日及寒暑假开设民俗教育课程,教孩子们绘画京剧脸谱、吹唢

呐、抖空竹,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文章来*自顿格文库www.dunge.com,转载请联系!』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