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点击换图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

最全中药配伍与功效

时间:2024-04-28 作者: 来源:顿格文库

1.中药的配伍是什么,怎么去理解?

中药配伍是患者病情的要求,也是中药的药用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

古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之间的配伍称为药物的“七情”。

七情包括单线、互需、互促、互惧、互杀、互恨、对立七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单线”:单线是指用单一药物治疗疾病。如果病情比较简单,可以使用针对性强的药物取得较好的疗效。比如单用黄连治痢疾,或单用黄芩治肺热轻咳,或单用白花蛇舌草芽、苦楝根皮驱绦虫、蛔虫,很多有效的“单方”都是“单线”。符合简单、低成本的要求,易于使用和推广。应该大力提倡,并对那些特别有效的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但如果病情严重或复杂,单一药物不能解决问题,就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中药的药用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药。这是因为单一药物难以充分考虑治疗需要,部分药物还存在毒副作用。

单用一种药物难以避免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合用时,药物之间会有一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疗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有的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所以,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时,一定要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的问题。

“徐翔”:即可以将性能和疗效相近的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伍,可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大黄若与芒硝配伍,可明显增强攻泻热的疗效;若麻黄与桂枝合用,可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功效;若将荆芥与防风配伍,可明显增强祛风作用。这种例子还有很多,而且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石翔”:即把性能和疗效有一定共性,或性能和疗效不同,但治疗目的相同的药物一起应用,一种药物为主药,另一种药物为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疗效。如益气利水的黄芪与健脾的茯苓配伍,茯苓可增强黄芪益气利水的疗效。黄连配伍木香,可治湿热泄泻,腹痛。黄连主要用于清热利湿,解毒止泻,木香可用于调郁,行气止痛,可增强黄连治疗湿热泄泻的效果。

万磊驱虫,配合大黄通便,可增强万磊的驱虫效果。

这样的例子很多,也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物组合。

“互相恐惧”:

也就是说,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可以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比如半夏、天南星的毒性,生姜可以降低或消除,所以说半夏、天南星怕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典型例子。

“自相残杀”

:

即一种药物可以减少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相畏相杀,其实是两种相同配伍关系的剂型,也就是说药物相互治疗。

如上所述,生姜可以降低或消除生半夏和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生姜杀死了生半夏和南星的毒性。

“相互对立”:即两种药物合用时,一种药物可降低甚至失去另一种药物的原有疗效。比如人参讨厌萝卜籽,因为萝卜籽会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必须指出的是,“扶正祛邪”只是两种药物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药效减弱或丧失,并不是两种药物的各种药效全部受到影响,以至于原来的药效全部降低。比如生姜讨厌黄芩,但是生姜的温肺胃和黄芩的清肺胃的功效相互抑制,疗效降低。

这是因为生姜的温性与黄芩的寒性相,但两者的作用与归经并不完全相同。生姜还能刺激中脘食欲,治人欲食欲吐,黄芩则能清少阳,以消热邪。在这些方面,这两种药物不一定是相互拮抗的。

这两种药物是否为邪,也与所治疗的证候有关。比如用人参治疗气虚或脾肺两虚,用莱菔子消积,人参的补气作用就会降低。但对于气虚气滞证,若仅用人参补气,不利于气滞饱胀证,而莱菔子仅用消积导滞,会加重气虚。两者相结合,相得益彰,萝卜籽的循环有利于人参。所以《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萝卜籽,其功更奇。

所以原则上要避免对立面的兼容,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可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比如“十八恶”“十九怕”中的一些药物。

“十八反对”,

“十九怕”的具体内容如下:

十八恶:甘草。大戟、海藻、芫花、乌头。贝母、栝楼、半夏、白蔹、白芨、藜芦。沙参、丹参、玄参、阿莎丽和芍药。

十怕:硫磺怕硝石,水银怕砒霜,瑞香狼毒怕密宗和尚,巴豆怕牵牛花,丁香怕姜黄,川乌,草乌怕犀角,牙硝怕三棱柱,官桂怕石脂,人参怕五灵脂。


2.中药的配伍形式?

根据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则,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叫配伍。中药配伍讲究“七情和合”。

七情,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的药物配伍效果的综合,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等内容。

单行,就是药物单独发挥作用,不须配伍,如独参汤,只人参一味药。相须,指两种以上功能相同的药物,配伍以后,可明显地增强原有的疗效。如知母与黄柏、大黄与芒硝等。相使,指两种以上功用不同的药物,分主药和辅药同用,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芪与茯苓、大黄与黄苓。

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烈性,或互相减低原有的功效,叫做相畏,如半夏畏生姜,人参畏五灵脂。

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性能,使其原有功能减退,就叫相恶,如生姜恶黄芩。

假如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则称为相杀,如防风杀砒霜毒,绿豆杀巴豆毒。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或剧烈副作用。如“十八反”记载的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等“参类”反藜芦。

中药的配伍,首先要从中医理论出发,注意配伍的禁忌。如在佐药的配伍中,若组方中破气药较多,常佐以少量的益气药;若滋腻药较多,常佐以少量的消导药,以补偏纠弊。

中药与西药配伍时,也有许多禁忌。中药神曲、麦芽含有大量消化酶,与抗生素同服会使酶的活性遭到破坏,降低神曲、麦芽消食开胃的功效。地榆、大黄、石榴皮等含有大量鞣质,与维生素类药物同服,维生素与鞣质在肠道结合,不被肠黏膜吸收,发挥不了疗效。鹿茸、甘草及其制剂,含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合用,可导致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腹痛、腹泻等症状。

中药朱砂、中成药朱砂安神丸、磁朱丸均有镇静安神之效,西药溴化钠、溴化钾、三溴合剂等也是镇静安神药,但是二者却不能合用。因为合用会使朱砂中的汞离子还原为金属汞,致使药物毒性增加。

鉴于此,在病情需要药物配伍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作主张,不懂装懂,以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3.中药是怎样配伍的?

楼上精辟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剂,古作齐,指调剂。《汉书·艺文志》:“调百药齐,和之所宜。”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是根据配伍原则,总结临床经验,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药方。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君臣佐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主病之为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历代医家对它们的涵义各有解释。如元代李东垣说:“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明代何柏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

”可见“君臣佐使”的涵义是经过不断补充而逐渐完善的。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其药味较少,药量相对较其他药大。臣药协助君药,以增强治疗作用。佐药是协助君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和峻烈性,或为其反佐。使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证所在,或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例如《伤寒论》的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主治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属风寒表实证。

方中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针对主证为君药;桂枝辛温解表,通达营卫,助麻黄峻发其汗为臣药;杏仁肃肺降气,助麻黄以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麻黄、桂枝峻烈发汗之性为使药。“君臣佐使”现多改称“主辅佐使”或“主辅佐引”。 方剂按照一定结构组成后,在临床运用过程中还必须根据病证的不同阶段,病情的轻重缓急,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气候和地理环境作相应的加减化裁,方能达到切合病情、提高疗效的目的。

方剂的加减变化包括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和剂型更换。药味加减变化是指方剂在君药、主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兼证或次要症状的增减变化而相应地加减臣药和佐药,若因药味加减而引起君药和主证改变时,则属另行组方。药量加减变化是指由相同药物组成的方剂,加减其中某些药物的剂量而使方剂的功效和治疗范围有所扩大或缩小,若因药量的增减而使方剂的君药和主证完全改变时,也属重新组方。

剂型更换变化是指同一方剂,由于选用不同剂型而使治疗作用发生相应变化。

有资料记载中药汤剂创始人就是伊尹。 《史记·殷本记》有“伊尹以滋味说汤”的记载。《资治通鉴》称他“闵生民的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浊重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甲乙经·序》亦谓“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有文描述伊尹身为奴隶,专职为汤王做饭,善于研究和揣摩上人的心思和口味,不但做出的饭菜时时被众人称赞,而且对国事治理有自己鲜明的见解。

汤王慧眼识人才,看到伊尹才智出众,富有创见,就大胆地聘用其为右相。

关于伊尹创汤液的说法,最早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就已流传,栾川民间都知道煎中药源于伊尹。伊尹在为百姓治病过程中,尝遍百草,中毒无数次,得出经验生食草药不如煮熟为好,他从做饭的道理摸索,生米生菜做成美味佳肴,营养丰富,口感上乘,何不将草药混合煎成药水用之?时间的流逝也就创造了草药汤液。 《吕氏春秋·本味》提到伊尹在与汤王的对话中曾以医为喻,“有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

”伊尹还从医食同源的角度进一步阐明,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生姜、肉桂为例,伊尹论证:“杨朴之姜,招摇之桂”,大概意思是说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常用的药物,在烹调中了解到姜、桂的辛温发散作用,转而用来治病是很自然的事情。现在看来,汤液就是将各种生药加水煎煮而成,方法与烹调食物十分近似,但在古时只有伊尹才能有所发现和实践。

伊尹既精烹饪,又兼通医学把自己加工食物的经验转而用来加工药物,不能说不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汤液的创制归根结底是伊尹善于研究又身处栾川景室山得天独厚的草药资源所致。


4.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看病的时候看中医,中药能够给人体带来很多的药用价值,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h2) 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1

1、白刺苋

痢疾、暑泻,肠炎,咽喉痛,便秘,痔疮出血,胆囊炎,干冷白带,小儿胎毒,皮肤湿毒作痒,下消,狭心症,胃十二指肠溃疡。

2、六角英

又叫狗肝菜,感冒发热,急性肝炎、目赤肿痛,斑疹发热,带状泡疹,霍乱吐泻,跌打年伤。

3、鸡蛋花

中暑、痢疾、腹痛、咳嗽。

4、鸡屎藤

气郁胸闷,胃痛,中暑,小儿疳积,阑尾炎,关节风湿痛,掉落眠,久咳,农药中毒;

5、尖叶苦菜

清热,凉血,解毒。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蛇咬。

6、牛筋草

高热,抽筋神昏,脱力黄,劳力伤,医治干冷黄疸,小儿热结,腰部挫闪疾苦哀痛,疝气,预防乙型脑炎。

展开剩余90%

7、千里光

各类急性炎症性疾病,明目。小儿胎毒,肾囊风,湿疹。

8、乳蓟

大年夜大年夜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疗痈肿),小蓟(治急性肾炎、泌尿系传染、尿疼浮肿、传染性肝炎),乳蓟没有太大年夜大年夜的副传染,包含怀孕的.妇女皆可安心应用,乳蓟乃至能帮助哺乳期间的妇女增加乳汁。

(h2) 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2

1、人参——被称之为百草之王,也是药中之王;具有非常好的补益作用,也有大补元气、回阳救逆、生津等非常好的作用。


2、三七——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草药,有一定的止血、补血、活血作用。


3、土木香——对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机能紊乱等病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可以制成精油,起到镇静、杀菌的效果。


4、大黄——具有泻下通大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络,利湿退黄等。大黄可以清肠胃,是治疗大便干结,胃肠积9滞的主药,善于治疗热结便秘。


5、山豆根——可以促进人们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防止病毒入侵,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6、川木香——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可以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单用一味木香即可;煎汤内服用量在2g-6g之间。


7、天麻——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动风、惊痫抽搐、角弓反张等症。


8、补骨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早泄、腰膝冷痛等。




9、灵芝——用于失眠,健忘,头晕,神经衰弱等。


10、瓜萎皮——用于胸腹胀满,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乌药,橘皮,枳壳等同用。


11、川乌——川乌与附子作用类似,但其强度却大大强于附子;具有去寒湿、通经络而除冷痹、消腿膝肿痛、除心腹痞痛等。


12、天麻——具有解除痉挛、祛风、通脉络缓、解肝脏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厥、抽搐、破伤风等疾病。


13、牛膝——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和跌打伤痛均有比较好的治疗作用。


14、甘草——具有补益脾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煎汤内服用量在3g-9g之间。


5.中药药性50味功效大全,记住了你就是半个中医师,看一遍就懂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方 法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但对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中药药性理论中 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中药功效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则存在不足,尽管中药药性的研究思路、技术 方法有创新,但由于受传统思维观念影响,不能对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实现实质性突破,难以系统揭示 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与作用原理。



有关中药的现代 研究,大多从化学药物的药效角度来认识中药的性 能、药理效应与药性,药物性能与证候基本上是各 自分开研究的。由于性味与功效的分离,药与证的 分离,使有关研究在揭示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上以及 有效指导中药临床合理运用方面非常有限。

益母辛苦,女科为主,产后胎前,生新去瘀。

紫草苦寒,能通九窍,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紫葳味酸,调经止痛,崩中带下,症瘕能用。

栋根性寒,能追诸虫,疼痛立止,积热立通。



地肤子寒,去膀胱热,皮肤瘙痒,除热甚捷。

樗根味苦,泻痢带崩,肠风痔漏,燥湿涩精。

泽兰甘苦,痈肿能消,打扑伤损,肢体虚浮。

牙皂味辛,通关利窍,敷肿痛消,吐风痰妙。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喜欢我的内容的朋友,欢迎关注哦,每天为您分享更多好内容!


6.中草药赤芍的功效与配伍

赤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赤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赤芍的功效和作用


1、解热镇痛:芍药苷,有镇痛作用。芍药苷对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之小鼠有解热作用。


2、抑制血栓形成作用:d-儿茶精与没食子酸乙酯均有抑制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赤芍可显着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及有抗粥状动脉硬化作用。


3、保肝作用:赤芍注射液静注,对动物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使存活率增加,且可降低谷丙转氨酶。


4、抗菌作用:赤芍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及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芍药苷有较弱的抗炎作用。


5、镇静抗惊厥:芍药苷有镇静作用,可延长环已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对士的宁诱发的惊厥有对抗作用。


6、增加冠脉血流:芍药苷及d-儿茶精能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升高血小板的cAMP,抑制血小板聚集。


7、平滑肌解痉作用:芍药苷有作用,对肠,胃,及子宫等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但芍药根的提取液则能使胃液酸度分泌轻度上升,改善食欲。。


8、降血糖作用:家兔口服草芍药煎剂,血糖可暂时升高,旋即下降,至5-6小时后恢复正常。

赤芍的配伍


1、治痘疹不能发出,则用紫草3克,芍药3克,甘草1.5克,木通2克,蝉蜕7个,用水煎服。


2、用于妇人血瘀经脉不通,则用马鞭草120克,荆芥120克,桂心60克,当归60克,枳壳60克,赤芍60克,川芎60克,牡丹皮30克,为末,每次服12克。治痛经可和当归,香附,乌药,延胡索配伍。治产后瘀血腹疼,则用当归,川芎,赤芍,炮姜各等分,为散。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可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


3、用于痈肿疮毒,经常和银花,连翘,天花粉,当归等同用。如果治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疼,经常和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等同用。


4、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则用赤芍9克,蒲公英9克,黄花龙牙9克,桃仁6克,丹参6克,泽兰6克,川楝子6克,王不留行6克,白蔹6克,菊花18克,穿山甲2克,皂角刺6克,制成栓剂。

赤芍的炮制 方法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炒赤芍:取赤芍片,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酒赤芍:取赤芍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赤芍片,用黄酒12kg。)

赤芍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


2、《名医别录》:“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3、《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血中之滞。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入药。”


顿格文库①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