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点击换图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

通背拳与人体健康

时间:2021-10-20 作者: 来源:顿格文库

通背拳又称“通臂拳”“通备拳”,是我国武坛久负盛名,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拳术之一。通背拳的流派较多,主要有:白猿通臂、五行通背、活叶通背、劈挂通备、太极通背等。关于此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尚待进一步考证。到清末民初时,通背拳大为昌盛,好手辈出。河北、京津一带的张策、刘月亭、刘智和辽宁的修剑痴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们不仅继承了通背拳术,并且不断充实、创新和发展了拳法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传统的武术活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通背拳以其特有的风格特点,独树一帜,成为开展群众武术活动和全国武术观摩表演、竞赛大会的表演、竞赛内容之一。通背拳不仅流行于国内,而且在东南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得以广泛传播。一些爱好者还成立了专门团体,许多通背拳专著也相继出版。

通背拳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有着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攻防战术,而且,它在强健身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亦具有独特的健身功效。练习形意拳到底会给练习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哪些好处呢?为什么通过习练通背拳能够使练习者的身心健康状况获得由外而内的明显改观呢?为了使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对通背拳有个更新的认识,这里笔者想就通背拳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练法、技法和动作风格特点等方面,从研究它的独特健身价值角度出发,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浅略的分析与探讨,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促进人体代谢提高内分泌功能

练习通背拳时要求“尾间上提,裹裆敛臀”,人体脊椎骨的最末端为“尾间”,也称“脊骨根”或“脊椎尾”。练时两大腿用力,臀部前收,脊椎骨的尾端向前上托住丹田(小腹),称之谓“尾闾上提”。以意将气下沉于丹田,将气存养涵蓄,不使上浮,然后用意将丹田之气由尾闾往上翻之。同时,练习通背拳时还要求两大腿用力要有内向之感,臀部有意识地向内收敛,称之为“裹裆”。敛臀则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做内收。收敛的方法是肛门的括约肌稍加收缩上提,同时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部向外下方舒展,然后向前、向里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敛臀的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实团聚。

通背拳的这种独特的锻炼要领和腹式呼吸方式的较多采用,使得人体膈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胃肠起到了自我“按摩”的作用,使胃、肠、肝、胆、肾随之发生适当运动,改善了肝内血液循环,推动了胃、肠蠕动,促进了消化液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加强了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了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

促进人体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通背拳技法上讲究“松肩探背,放长击远”“腰背发力,吞吐吸化”“膝似寒鸡,两脚似钻”。这样的练法要求使得练习者全身各主要关节尽力伸展,各部肌肉和关节都参与了活动,使心脏功能逐渐适应了运动的要求,从而有效地锻炼了心肌,使心缩力加强,血输出量增多。通背拳中的劈、摔、抖、弹等动作较多,使力量贯注于掌指等梢节部位,这样即可加速组织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使局部毛细血管开放部分增多。静脉、淋巴回流加强,因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另一方面,通背拳采用腹式呼吸方法,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内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由于呼吸运动提高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因而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加强人体运动能力提高身体运动素质

通背拳在手法上讲究“直出直入,放长击远”,练习时两手运行轨迹多半是一直一圈。直者,直出直人;圈者,圈揽拨扇。出手时强调含胸、探背、松肩、合肘、舒腕、活指,形成起于肩背、通于膀臂、达于手指的练习方式,久练对背阔肌、斜方肌、肩胛肌有着良好的影响。同时,对练习者上臂肌肉的锻炼作用也有异于其他体育活动。通背拳手法发出后一般要使臂迅速变为自然放松,形成“鞭打力”,借助伸肌爆发式收缩后的反弹力及配合屈肌的一般性收缩,而使上臂肌肉在一伸一缩的瞬息转换中,不断提高肌力、肌肉的放松能力及对抗肌之间的转换能力。

另外,通背拳注重以腰发力,讲究“拧腰切胯、大开密合、放长击远”。步法上要求蹿蹦跳跃,轻灵敏捷;闪展腾挪,快速矫健。进步如潮涌,撤步如潮退。因此,对于人体腰部、躯干、髋、膝、踝等部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及大腿和小腿的力量增长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能够促使人体腰部和下肢各部肌肉得到锻炼。而且,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了良好变化,骨质变得坚固,同时也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所以经常练习通背拳的人,不仅骨质坚固,而且关节的柔韧性较好,肌肉活动的协调性也强,从而大大加强了运动系统的活动能力,提高了身体的运动素质。

对人体经络和神经系统的良好影响

我国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它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而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靠经络为运行途径,通背拳的练习可以有效地锻炼带脉、冲脉、任脉和督脉,从而对疏通经络产生良好的影响,如,通背拳中的“站桩”练习,包括“乾坤桩”、“周天桩”、“混元桩”、“子午桩”等,就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以活动人体全身经脉为目的而进行练习的。

人体的各种活动,都是依赖于大脑层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来完成的,而动作的变化、协调和平衡则全由中枢神经系统来指挥。中枢神经系统某些机能部分失调后会导致神经衰弱,造成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状。通背拳的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也有着良好的作用和影响。由于通背拳在运动中变化多样,动作常常是“一手连三手”,肩肘腕胯膝、心力气血胆要处处相合,上下协调,周身一气;同时还要做到精神贯注、形神合一,以意识引导动作,这样就会使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处于有规律的兴奋状态,对中枢神经和脑功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训练作用。同时,这种精神专一的运动兴奋,又使大脑皮层中的其余部分得到保护性抑制,这对脑力工作者更是一种积极性的休息。因此在工作之余,适当练上几趟通背拳,略出一点汗,不但不觉疲倦,反而会觉得神怡气爽,精力充沛。

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扩大肺活量

通背拳的练习对于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有明显作用。在呼吸系统中,首先最直接受益的是肺脏和气管。毛细血管的反射性扩张、胸压的规律性变化和呼吸的深长,可使呼吸器官本身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使得呼吸器官本身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通背拳练法上要求“含胸舒气、气降丹田”,这样的练法,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在两肩微合、放松、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放长,横膈有下降舒展的机会,从而使呼吸之气顺通流畅,舒气下胸,气降丹田。这对于毛细血管的反射性扩张、胸压的规律性变化和呼吸的深长都是极为有利的,它可使呼吸器官本身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了人体呼吸器官的健康状况。另外,通背拳主要以腹式呼吸方式为主,采用这种腹式呼吸方法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呼吸深度,加强隔肌上下运动,这样对发展呼吸肌,扩大肺活量,提高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可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所以长期从事通背拳的练习,会使练习者的呼吸频率减少,呼吸差和肺活量都会比一般人大,使练习者的呼吸机能得到有效改善。


文章★来①自顿格文库www.dunge.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关键词